一年内推进浙路通集成系统、数字公路实景化平台、路面养护辅助决策系统、公路资产智能识别系统、桥梁智能监测系统等7个系统开发升级,获批专利著作权3项、商标注册5项(办理中),牵头或参与行业标准(指南)制定3项。其中,“在役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项目”获批交通运输部全国试点;“浙路通集成系统”入选浙江省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S3跑道;“路网运行领域数字孪生诸暨试点”获评浙江省2022年交通数字化改革最佳实践。
浙江公路技师学院以团队、群体形式呈现的技术技能创新研发能力,成为浙江省打造一流技师学院品牌的一道特色风景线。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唐锡军说,学院充分运用行业办学优势,立足“需求导向、开放流动、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构建了以“内循环”为主体,与“外循环”相互促进的产教融合“双循环”模式,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行业需求侧改革,走出了一条产教深度融合、政校企聚力合作、互利共赢的新路子。
改变校企合作逻辑,创新产教融合“双循环”机制
对于当下部分院校层面存在的对产业创新服务程度不够、贡献度不足,产教融合型企业没有发挥实体嵌入的作用问题,唐锡军院长认为,在数智转型大背景下,要改变校企合作基本逻辑,院校应主动从战略发展层面上与企业进行合作,实现校企“双向赋能”,尤其是在技术创新层面,院校如何与企业共建平台,共同创新技术研发的机制,让更多的技术课题、研究成果可以在企业生产中进行转化,才是当下一流技师学院应有的发展维度。
这就对产教融合的机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浙江省交通厅的大力支持下,在交通行业协会牵线搭桥下,学院联合交工集团等龙头企业组建了“校、行、企”产教融合三方合作委员会。“合作与过去的单纯校企合作不同,由原来‘点对点’结合,扩充到‘点和面’结合,使产教融合更具辐射性。”据悉,三方合作委员会已初步形成“高层密切交流、中层相互融合、底层直接互用”的产教融合运行管理架构。
依托三方合作委员会,学院与企业达成了产教融合“双循环”的共识,即激发产教融合的主体内动力,驱动校内校外“双循环”,由此衍生出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师资共培、基地共管、成果共享等五大产教融合“双循环”机制。
发挥院办企业优势,建构产教融合“内循环”体系
浙江公路技师学院依托试验检测中心以及杭州交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瓶窑基地)、宁波交创科技有限公司(镇海基地)2家院办企业,搭建了教师生产实践、学生实习实训、产学研协作三大平台,采用项目化培育方式,实现“项目对接—平台实施—成果转化—反哺教学—回流企业”的产教融合内循环。
目前,学院以运营体系与技术技能提升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校内自有“实训室(一体化工作站)—实训基地—院办企业”三级配套基地为主体,以校外实训基地和产业基地为辅助,形成了“半市场+全市场”的产教融合型基地架构。由此开发了激光点云、路况数据处理等N个产教融合育人项目,实施“典型应用场景选取→知识技能点分解→小项目训练→中项目强化→大项目全流程设计”的项目实践教学,试点打造了“运营主体+行业协调+专家指导”的技术创新与研发服务体系。其中学生年均参与数字公路、数据库复核等实践项目超400人次。
同时,学院借力院办企业,全面落实校企人才多维流动制度,共同建立工学一体化教师团队和技术创新研发团队,校内专任教师通过“学校培养—企业兼职—学校提升”、企业技术骨干通过“企业任职-学校任教-企业提升”模式将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在一起,从而将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工作融入校企合作中,钩织了工学一体化师资共同体。
整合外部企业资源,筑牢产教融合“外循环”体系
所谓外循环,即指学院深化与校外龙头企业合作,搭建企业学院(产业)平台,设立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工作站,打开校企协同创新“旋转门”,实现“一体招生(招工)—校内培育—岗位实践—企业应用—回炉培训”的产教融合外循环。
在实践过程中,学院以“工学一体化”改革为主线,遵循满足学生“职业活动、工作过程、学习情境”的工学一体需求,以“1(专业群)+N(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深度共建校内学习工作站和校外实践工作站,目前已建有路桥工程、工程机械、现代物流、运输装备等4大类工作站,有效促进产教融合要素聚集。
以此为载体,校企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招生招工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协作机制,共同组建“技师订单班”,双主体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具体而言,就是校企双方按照职业认知→职业基本技能→职业核心技能→岗位复合型技能→综合创新能力教学规律,确保“分类实训+分级实训”相结合,构建“岗位认知体验——校内强化训练——周期工学交替——综合项目研修——定向岗位测评”的从易到难、从单一到综合的五阶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与“成型、成长、成人、成材、成就”的五成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体系,促使学生完成从“初级学徒—中级学徒—高级学徒—预备技师(准员工)—正式员工”五个层级的职业角色递进发展体系。
例如,现代物流专业与百世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构建了渐进式体验工学结合育人模式,开展“一年级1周、二年级2周、三年级1月、四年级1学期、五年级1年”的螺旋渐进式工学交替育人;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则与交工集团联合构建了“611”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将整个培养阶段分为基础阶段和专业阶段,基础阶段在校内完成,专业阶段在企业工作站完成。
产教融合“双循环”模式,意味着健全校企双制办学体系,实现协同育人双向互动;意味着基于协同创新平台,实现产教资源的双向转换,充分彰显了学院在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价值,为学院和企业带来了双重创新效应,真正激活了学校和企业双主体支撑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国家战略的内生动力。学院《美宜佳职业店长学徒制》《浙江成峰新型学徒制订单班》2项案例全部入选浙江省学徒制典型案例;近三年学生就业率高达98%,企业满意度达到95%以上,其中第一届公路施工与养护、工程机械两个专业9名订单班毕业生通过企业严格考核,以本科毕业生待遇成为国企正式员工,开辟了国企体制下技师等同本科学历薪酬待遇及晋升、学生就业岗位零门槛对接的“绿色通道”,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注入技工教育新能量。
稿件来源:浙江公路技师学院